湖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介绍 第1篇
湘西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正式确定为5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由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矮寨大桥,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天下鼓乡、天然氧吧”德夯大峡谷等景区共同组成。集现代路桥科技、奇绝山水景观、民族特色文化及土家苗寨儿女奋斗故事于一身。
最佳旅游季:春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飞瀑流泉,雄奇险峻、民族特色
最适合人群:欣赏自然风光、喜欢民族氛围的人群
十八洞村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云雾中的苗寨”之美称。有莲台山林场、黄马岩、乌龙一线天、背儿山、擎天柱等风景点,特别是十八溶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奇特,神态各异,鬼斧神工,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
“德夯”为苗语deut hangd(苗文)的音译,意为“美丽的峡谷”,它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区内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十分秀丽。
历史悠久的山居,也让这里的苗族文化得以完好地保存。古老的苗寨村落、传统手艺苗绣、闻名天下的苗鼓,神秘湘西的传统魅力就蕴藏在这里。
德夯大峡谷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它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壮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文化和民俗而著名。德夯大峡谷景区被群山环抱,溪水流淌,峡谷内山势陡峭,峡谷深处清幽,两岸景色秀美。
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保护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大峡谷自然风光最精彩部分。武陵大峡谷长约150公里,宽约公里至公里不等,海拔高度680米至900米之间,峡谷垂直高度在400米至600米之间。区内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十分秀丽。
德夯大峡谷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苗族村落,这些村落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苗族文化和习俗。德夯大峡谷地处中国地势第三阶梯与第二阶梯爬升的临界点,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它的波澜壮阔。
德夯大峡谷是地球上一处巨大的原始山痕,是国内典型的石灰石岩谷地,谷深幽长,动植物资源丰富,大小峡谷星罗棋布,两岸峰林重叠,奇峰突兀,绝壁高耸,古树倒挂,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据专家考证,峡谷地质属寒武纪地质年代,古生物化石丰富,属高原台地边缘岩溶峡谷地貌,国际地质界称之为“金钉子”剖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矮寨大桥除了交通功能,还兼具观光功能。它有着惊险刺激的悬崖栈道、震撼壮观的矮寨大桥、闻名遐迩的公路奇观。大桥第二层为观光通道,置身其上,如云中漫步,惊险刺激;放眼远眺,德夯大峡谷、矮寨公路奇观、古老的苗寨村落交相呼应,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峡谷路桥奇观。
除此之外,景区还依托当地苗寨传统文化,以一系列活动来充实游客体验。吉首鼓文化节,矮寨奇观网红音乐帐篷节,高空滑翔体验,德夯苗寨体验苗族婚嫁习俗,德夯苗寨苗族百狮会,十八洞村苗家长龙宴……
“大自然”这个词在湖南不只是简单的青山绿水,也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花草树木。只有来到这里,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这神奇与瑰丽,有人间仙境的张家界,有佛教与道教渲染过的南岳衡山,还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的烟波浩渺……
湖南的历史源远流长,位于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湘西凤凰古镇中探索神秘的苗家文化;走进橘子洲头,感受文化的积淀;在马王堆汉墓遗址领略历史的奇迹;在洪江古商城仿佛看见繁华如梦的古代商业文明。
登上岳阳楼,聆听远古的呼唤,穿越时空隧道,我们看到他们是那样的古朴庄严,他们不用一笔一墨就能在我们的心灵上抒写着历史,阐释着文明。
湖南,等待你的到来。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湖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介绍 第2篇
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神秘美好的世外桃源,那里有美丽的风景,也有着朴实的居民,俨然是人间仙境。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在寻找这个地方。在湖南常德,正式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地,也是《辞海》、《词源》中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
最佳旅游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山水田园、寺观亭阁、诗文碑刻
最适合人群:喜欢研究诗文的人群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留有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遗存。中国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地,是《辞海》《词源》中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是_唯一备案认可的“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桃花源始于秦,见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历史上就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千百年来,陶渊明、李白、刘禹锡、苏轼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墨迹,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奇文《桃花源记》中曾描绘出一个令世人无比向往的桃花源,据考证,它就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现今的桃花源景区内开发了桃源山、桃花山、秦谷、秦溪、桃花源古镇、桃川万寿宫、桃花源记实景演出等景点。有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万亩桃林等。
临沅江,靠群山,古树修竹遍面,《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尚可寻觅。此外,沅江自西向东流向洞庭湖,流经桃花源风景区将近70公里,这一带的沅江既有三峡之险,又有富春江之秀,更为桃源增添了不少美景。
湖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介绍 第3篇
炎帝陵座落于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炎帝陵景区主要包括陵寝大殿拜谒区、神农大殿公祭区、“神农园”缅怀区、皇山生态游览区等四大功能区,共有8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组成。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标的炎帝陵,五千多年来的香火传承, 成就了其“中华民族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精神家园”的崇高历史文化地位,被海内外炎黄子孙誉为“神州第一陵”。
最佳旅游季:春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历史、农耕
最适合人群:研究历史文化的人群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杰出部落首领,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炎帝神农氏晚年来到南方,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也就是现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
炎帝陵山水形胜,历代相传为风水宝地。从远处眺望炎帝陵,皇山昂头鼓髻,莽莽苍苍,活灵活现就是一条巨龙,龙头在南,龙尾在北。它的东面是万阳山,西面是罗霄山。正南,两峰相对如幢盖,遥相拱卫,一山更比一山高。
正北,青台山厚重雄浑,固若金汤,是为天然屏障。皇山端坐正中央,藏风聚气,气势恢宏,钟灵毓秀。来到炎帝陵,左边青龙如眠,右边白虎如蹲,前方朱雀起舞,后方玄武雄浑,炎帝殿陵稳居龙穴,左前方龙珠聚秀,如仓似鼓,遥遥致意;右前方洣水环流,三回九曲,顾盼有情。
俯瞰炎帝陵,整个鹿原陂恰似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汇集天地之灵气,庇佑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明成化年间,广东韶关南华寺主持拜谒炎帝陵,断言炎帝陵风水“头在炎陵葬天子,尾在南华作道场。”
据史书记载,炎帝陵始建于西汉时期。唐代时,炎帝陵已有奉祀,一直到五代而止。宋乾德五年(967),宋太祖赵匡胤在陵前立庙,此后历朝历代祭祀、修葺不断。史书记载的炎帝陵大修有17次,其中宋代1次,明代3次,清代9次,民国4次。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清道光十七年(1837),这次修葺后,炎帝陵在建制规模上都进行了扩大,初步形成了帝王陵寝格局。
如今的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_台、鹿原洞、龙垴石、洗花池等景观。尤其是重修后的炎帝陵大殿,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其他附属建筑错落有致,与主殿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为炎陵山增添了无限光彩。
神农大殿前的朝觐广场上,一棵棵枝繁叶茂、葱茏劲秀的古树巍峨挺拔,树冠相叠,枝丫交错。桥下悠悠的流水,似在诉说着几千年来的沧海桑田与荣辱兴衰。沿着鹿原陂缓缓前行,放慢脚步,侧耳倾听着是否有鹿鸣入耳,心中还悄悄地希望着可以见到那传说中的灵兽白鹿。
江中的龙爪石、龙垴石神韵犹存,相传正是这条金龙因感激炎帝的救治之恩而将炎帝接入龙宫,这才被玉帝化作了一条石龙,不过这却又让人不由得再次钦佩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拾级而上来到鹿原亭,仿佛登上成片古树包裹着的山岗,放眼望去,四周山色连天,总有苍翠入眼。透过层层的绿色,隐约可见炎帝清洗草药的洗花池,在树木的掩映下芊芊绿草围绕着的翡色的池水,更显得神秘深幽,流露出如梦如幻的色彩。斜阳下,雁稀山瘦,草暗林深,唯有绛紫和浅黄色无名的野花摇曳在炎帝墓冢之上。
湖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介绍 第4篇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被视为“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地。1992年武陵源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一块块梯田、一间间屋舍与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原始苍茫的画卷。
最佳旅游季:3-5、9-11月
特色关键词:陡峭嵯峨、千姿百态、或孤峰独秀
最适合人群:喜爱探索大自然的人群
武陵源气候湿润,温凉宜人,这里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几千座岩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数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堪称“天然去雕饰”的人间仙境。
武陵山为东北一西南走向,是沅江和澧水干流的分水岭。武陵源风景区就位于这片莽莽山林中。这里山峰陡峭怪奇,森林茂密,溪流清泠冰澈。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品种,富庶与纯美构成了山中的桃源胜景。
武陵源美景妙在鲜活,能随季节与时间而变,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象万千。云雾是此处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有时逢雨后初雾,先是朦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流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
石英砂岩峰林奇观是武陵源最为独特的胜景,堪称造物主的伟大杰作,它以多、美、野而著称于世。武陵源共有峰林3100多座,数量之多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群山环抱之中,石峰耸立,高低参差,怪异嶙峋,美不胜收。
武陵源素有“水八百”之称,山中之水以“久旱不断流,久雨水碧绿”为特色。这里溪、泉、湖、瀑、潭齐全,异彩纷呈。金鞭溪衔连索溪峪,把沿途自然风景错落有致地巧妙连接起来,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动静相宜的美感。鸳鸯瀑布从高达百余米的悬岩飞泻直下,远远聆听如雷声轰隆,回荡峰壁;近观瀑形,似天矫银龙,形、声、色俱佳,给人以豪壮美感。
武陵源的峡谷溶洞中,无不见大自然的巧思妙手。金鞭溪、十里画廊、黑槽沟等峡谷均是幽深奇秀、遮天蔽日之地。幽峡蜿蜒伸展,两旁树木葱笼,杂花香草,点缀其中,青苔染壁,古藤悬挂,清溪哗哗,鸟韵依依,造成清幽深的幽美氛围,“人游山峡里,宛在图画中”令人顿生幽思退想。景观奇美的黄龙洞,是中国的超级长洞,规模庞大,最宽处200米,最高处米,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因此被誉为“洞穴学研究宝库”。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四面绝壁,雄伟壮丽。保存着完整的原始生态森林,植物资源丰富,有世界罕见的高山珙桐群落。天门山文化底蕴深厚,留有大量赞咏天门山的诗词,更有众多神闻传说,被誉为“张家界之魂”。
山顶天门山寺自唐朝建成以来香火鼎盛,寺外有七级浮屠,掩映于青枝绿叶中,古雅幽清。善男信女入寺拜佛,撞钟响彻天际,击鼓震动山岳,香烟袅袅如云。明万历年间南岳僧在此传经授戒,从此闻名遐迩,朝山拜佛者达周边四郡十余县,信士遍及湘西北,天门山因此成为“湘西第一神山”。
天门山终年云雾缭绕,云海景象变化无穷。山间溶丘、石芽广布,奇石秀木及珍禽异兽繁多,更有飞瀑流泉喷涌而出。天门山兼峰、石、泉、溪、云、林于一体,集雄、奇、秀、险、幽于一身,被誉为空中原始花园。
天门洞、天缝渡仙、五指山、将军石等是有名的峰林景观,还有神秘的千佛洞等待你的探奇;山间的韩家沟则是富蕴满族风情的村落——这里久居的几十户满族农家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其在语言、饮食、衣着、居住以及婚庆殡葬等方面的满族风俗,是难得的民俗文化旅游地。
此外张家界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位于天门山的玻璃栈道。这座玻璃栈道是一座全长达60米,高达1430米的栈道,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玻璃栈道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栈道位于天门山的绝壁之上,它的设计非常精美,玻璃栏杆让你尽情地欣赏山脉和云海,令人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在栈道上,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天空和风的畅快,感受云海和山脉的壮观,这种壮观和震撼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湖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介绍 第5篇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亦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流连之地。尤其是北宋范仲流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登临岳阳楼,畅览八百里洞庭的无限风光,体味文人墨客的千古情怀。
最佳旅游季:春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浩浩汤汤、气势磅礴、水天一色
最适合人群:欣赏山水古迹的文人墨客
相传,岳阳楼的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现存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
岳阳楼在建筑上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三层四柱”仅靠四根大圆柱支撑,全楼纯木结构,没用一根铁钉。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据称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自岳阳楼建成之后,1700余年之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岳阳楼也在历史中屡毁屡建,几经风雨沧桑。其中,有史可查的修缮就多达30余次,至民国时,楼身早已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修缮。
重修后的岳阳楼,保持了清朝原有的规模和结构,也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其中,厅中的四根楠木大柱仍为旧楼原物,蹲在大柱下的还是宋代的四个大石墩,另外,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楼地面改铺古代青。
岳阳楼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以及一些文人墨客的留字,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诗仙李白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其次便是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其中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
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人们也因此北宋巴陵郡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又请苏舜钦书写、邵竦篆刻了《岳阳楼记》为“天下四绝”,并为此树“四绝碑”四绝碑至今仍保存完好。
历史上无数人猜测,滕子京为何要不远万里邀请,当时已经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也许真的只因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但是当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时,不管是机缘巧合也好,亦或胸有成竹也罢,人们都不得不佩服滕子京的远见卓识。
位于岳阳市境内,洞庭湖中一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望(今岳阳)之山,其最著者,曰“君山”。君山小巧玲珑,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空气新鲜,是避暑胜地,它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风景如画。
山的西南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岩下有石穴。因其浮游于浩浩荡荡的洞庭烟波之中,神秘飘渺,远看知横黛,近看似青螺,因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来描绘它的景色和秀姿。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浓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 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着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现已修复了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酒香亭、杨幺寨、龙涎井、飞来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