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旅游攻略
盛夏季节,酷暑难耐。夜观天象,东南方海天之处显露佛光。闭目一算,此乃浙江台州,“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的天台山,遂报名参加“济情山水,验遇天台”活动,天台山避暑去了!
天台山是著名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是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景色古、清、奇、幽,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吟诗道: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天台山自古闻名,杜甫、王维、孟浩然、王羲之、顾恺之、苏东坡、陆游等人也都都在此留下足迹。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就是写的这里。
我们抵达天台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时已是下午两时许,门前这高大的石雕像一定是徐霞客了,他可是宣传天台山的功臣,游记开篇就是游天台山:“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给天台山旅游做了最早的广告。
景区里随处可见的是这卡通人物和小龙,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这是济公的童年形象。
游客服务中心大厅高大敞亮设施齐全,集售票、旅游咨询、导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大厅的另外一端就是换乘中心,这里有发往各个景区的交通车。
我们第一站选择的是琼台仙谷景区,这里离县城约十公里。景区交通车把我们送到这里,开车的陈师傅很热情,向我们介绍着景区的一些情况,叮嘱我们如何搭乘返程的车辆。
越过高耸的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我们来到聚仙广场,这里是景区的下入口,对面的山峰上锲有“琼台仙谷”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广场北侧立有高4米,长44米的《琼台纪事》浮雕石壁,讲述着黄帝炼丹、夷齐封神、王乔跨鹤、刘阮遇仙、葛玄弘道、子微进宫、八仙度凡、紫阳悟真等传说中的八个故事。
穿过迎宾洞眼前一亮:一座孤形廊桥凸显眼前,它飞架在八仙湖大坝之上,廊桥下是宽达40米,高25米的瀑布,飞流直下,瀑声震耳。谷底的山风卷起水雾铺面而来,晴好的时候还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廊桥上凭栏远望,八仙湖的一泓碧波在满山青松的映射下显得更幽,如同一方明镜镶嵌在群峰壁立的峡谷中,岸边的一条栈道蜿蜒着伸向远方。
这里是“仙湖集韵”,几块天然生成的岩石看似随意的摆在湖面上,像仙姑,像道士,又像那仗剑走天下的侠客。
沿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前行,就到了这悬空廊,它和山西恒山著名的悬空寺建造原理相同,廊上廊下没有一根柱子,飞檐绝壁上全靠挑梁承重,真是巧夺天工。
“琼台仙谷”自然与神仙有关,这里的旅游文化主题也是与道教有关。瞧这个九峰台,站在这里四周环视九峰凸起,八峰分别代表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最后一峰为紫阳峰,这就是八仙向紫阳真人传道的形象再现。九峰台上的小山峰,是按九峰所处实际距离的100:1比例的缩小而建成。
谷底溪水泛流,近几日上游暴雨给清澈的溪水抹上了一点黄的颜色,在相机1/2慢门下显得如纱似雾,更显得温馨和浪漫。
琼台仙谷里桥桥有“仙”,有思仙、望仙、遇仙、渡仙、聚仙五桥。这座飞架两山间的“望仙桥”最为险要,石块砌成的单孔拱形桥横跨绝壁之间,绿色植被装点着桥面,桥下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李白《琼台》的诗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蛰居洞,门口有一联:“陋室藏妙景,柴扉锁蛟龙。”美景就在里面呢!
过了蛰居洞就是百丈崖瀑布,诗仙李白在《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这样描述它: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跨鹤台,传说是王乔跨鹤飞升的地方,台上的亭子呈三角形,似展翅欲飞的仙鹤。
穿过这座“通天”牌坊就是凌云栈道了,牌坊上有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题写的“通天”二字和对联:妙境之中难言妙,天台以上别有天。
牌坊背面锲着“过此便登天界上,动人常在画图中”。果然,山路越来越陡,风光越来越美。天色渐晚,想起陈师傅告知的最后一班景区交通车时间,恋恋不舍的由此折返。
二、石梁飞瀑
翌日一早,我们来到景区服务中心,搭乘第一班景交车去往石梁飞瀑景区。这里以罕见的瀑布和天生桥巧妙结合而命名为“石梁飞瀑”,是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离县城约15公里,都是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道,两旁松青竹翠,风光旖旎。
天空飘着小雨,正愁没带雨具,司机师傅告诉我们游客中心有雨具可以免费使用,服务好贴心啊!
沿吊水潭溪前行进入了翠谷之中,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淅淅沥沥的雨水洗尽松竹上的尘埃,显得格外青翠悦目,雨点打在竹叶上又噗嗦嗦的掉下来,尤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山风和着雨雾迎面吹来,三伏天感觉异常清凉舒服。
这就是小铜壶,因为跌崖潭壁颇似古代计时工具“滴漏”而得名。千万年来,溪水把山石冲出一道岩缝,瀑布一洩而下,一落数丈。仔细看,壶口两侧的岩石酷似二只灵猿,正在品饮泉水,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实乃鬼斧神工。
银溪滩上巨石磊磊,唯“天下第一印”鹤立鸡群,它印面为4×4米,印体长6米,总重量约380吨。上面镌刻着四个篆体“法华晨光”。也就是说这里最早受到大乘佛光的照耀,成为天台宗的发祥地。
沿松木栈道走上山坡,尽头处是两面绝壁,绝壁上开有栈道,壁下的深潭清澈见底。
徐霞客在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记载:循(方广)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生观石梁。这里就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观赏石梁飞瀑的的地方,他一生三次游石梁。为了纪念他,特地在他观瀑的地方雕刻了这座石像,旁边刻有一碑文,记录了徐霞客游览的一些事迹。
前方瀑声轰鸣,循声而去石梁飞瀑到了,它属于“天生桥”景观,一石如屋梁横在其间,长约7米,厚达3米,脊面隆起,梁底空洞高逾2米。金溪与大兴坑溪在瞻风桥下会合后水量更足,在这里三折后穿梁洞而出,从高30多米的峭壁上,直泄崖下的惠泽潭,气势磅礴令人叫绝。明徐霞客六观石梁“几不欲卧”;清魏源在《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中赞叹道:“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水唯一音”。
石梁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从地质学上说,它的形成需要具备独特的地质和岩石力学条件,从其内因看这里的岩体内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裂痕系统,从外因看金溪与大兴坑溪在这里交汇后水力更足,大水“冲”出了天生桥。
沿中方广寺边的栈道下到石梁旁边,近处的石梁更加惊险。为了安全起见,梁上现在已经封闭不许游客攀登了,当年的徐霞客却从梁上走过,记载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梁上看到几个锲上的大字,上面的是清代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下面的篆字难以辨认。
瀑上回望,崖下的竹木丛林更加郁郁葱葱,丝丝小雨虽然给拍摄带来了不便,但这雨中即景却是最美好的。
古方广寺又称下方广寺,位于瀑底左侧,这里为为天台宗,茂林修竹,掩映其间。
佛教典籍记载到,天台山是五百罗汉总道场。下方广寺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保存着东晋时期楠木雕刻、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弥足珍贵。
这是中方广寺,它位于石梁桥侧,到石梁必须从寺门通过。寺内有明代的铜亭,原置于中方广寺对面的石梁桥头。昔时的僧人,每日都要走过石梁到铜亭中进香。寺庙正在维修,只能看看外观了。
过中方广寺,上行的路有点艰难。不一会就到了铗剑泉,它是一挂独居特色的飞瀑,约十几层楼高,直泻岩隙中,如宝剑倒悬。此泉隐而不显,非得走近了才能看到。到这里就是石梁景区的上出入口了。
华顶山为天台山主峰,距县城26公里,海拔1098米,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古、清、奇、幽”而著称。入口处是一片长在水中的水杉林,一条木质栈道高架在树林间,别具一番风味。
走入林间古木参天,满目皆是树龄超过百年的松、柏、杉树,由于这里的湿度大,再加上枝繁叶茂的树木和密集的植被遮天蔽日,枝干上长满了青苔,更加显得古朴苍劲,如原始森林一般。
华顶的古树名木,不仅数量种类较多,且具“珍、稀、奇”的特点,挺拔苍劲、虬枝盘节。
这里还盛产“华顶云雾茶”,华顶山独特的气候,造就了云雾茶华顶云雾茶针形细紧,色泽翠绿,芽香浓厚,滋味甘醇,被列为《中国名茶》第六种。
华顶最著名的就是这“云锦杜鹃”,它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每年五月数百亩云锦杜鹃竞相开放,形成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远远望去,似锦似霞,璀璨夺目,是旅游节的重头戏。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小生物生长的乐园,山上有许多知名、不知名的小动物,自得其乐。
深林藏幽寺,这里还有著名的“华顶寺”,后晋天福元年(936)始建,寺前六株巨柳杉,体量魁伟,高耸入云,高八丈有余,直径三人合围,极为少见。
华顶寺旁建有禅师灵塔一座,据资料载该塔建于1930年代初,塔身呈方形,是三级石砌塔。塔上字迹清晰可辨:妙明真觉无见睹禅师之灵塔。其生前撰有《天台无见睹禅师语录》,流传甚远。
千百年来,华顶寺几经火焚,现仅存有大雄宝殿等少数建筑,供奉着如来佛祖像,像用青铜铸成,高米,重吨,庄严慈祥。
大殿左后方为“智者大师堂”,奉祀智者大师。从院落的布局来看,它昔日的规模还是很宏大的。
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殿堂前都露天供有许多石雕的罗汉,这个罗汉不知是何方神圣,装扮与众不同。
几只狗狗懒洋洋的睡在殿前,面对寺院的衰落,这尊和尚也显得万般无奈。
四、国清寺
隋代古刹国清寺是我们这次体验的重头戏,它历史悠久,是_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便大兴佛法,在隋代仅存在的28年内,在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公元597年晋王杨广便派司马王弘主持修建国清讲寺,取名“天台寺”。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取义“寺若成,国则清”。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一直沿用至今。
寺前的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建筑物,距今1400多年。它是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建造的报恩塔,塔身黄褐色,高米,六面九级,空心,砖壁。原是砖木结构,后因火灾焚毁了飞檐斗拱,现在看到的是塔身六角都是空洞的,有摇摇欲坠的感觉。_时期险些造_损毁。
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现在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老的七佛塔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毁于_期间。
寺前有许多古樟树,看上去有许多年头了,有的树干已空,但仍然枝叶茂密。
与一般的寺庙大门不同,这里的庙门是朝东开的,其主要原因是国清寺前方就是一条涧,开阔地很少,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
国清寺还是_期间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当时_总理力主开放国清寺,主要是考虑和日本加强民间交流,以促进两国建交。既然是开国总理力主开放的寺院,当然得有些镇寺的宝贝,导游介绍说:殿前的这对汉白玉的石狮说原本放在故宫的属于国宝,七十年代国清寺重修时_特许由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赵朴初从北京选送过来的。
瞧国清寺这个山门熟悉吧?当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山门就取景于此。“国清寺”三个字为雍正皇帝书写。
除了汉白玉石狮,大雄宝殿前的两尊铜香炉也是故宫里的宝贝,特别是阶上的那尊上面锲着“圣寿无疆”,这可是故宫里皇太后的物件呀!由此也可以说明国清寺的地位。
“大雄宝殿”这块匾额是竖写的,这与其他寺院截然不同,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它与故宫里的匾额格式相同,这是清代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大雄宝殿内正中的莲花宝座上端坐著_佛铜像,高米,重十三吨,为明朝所铸。两旁站著阿难、迦叶两弟子,前面站著旃檀佛。左右两壁是元朝用楠木雕成的十八罗汉。都是些重量级的文物啊。现在佛像上搭起了脚手架,正在贴金。
这是“隋梅”,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相传为国清寺首任主持章安大师在1400年前手栽的。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国清寺里面的布局就像是一座园林,寺庙园林也是中国的园林体系中的一种。寺内树木茏葱,花草茂密。这妙法堂前的芭蕉树在逆光下更显得青翠欲滴。
堂前的莲花正旺。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这也是哲理。
玉佛阁2层7间,这里还是文物展馆,陈列着许多寺藏珍贵文物。
右偏殿里还有寺庙的图书室,陈列着一些宗教刊物和佛学经典。估计游客会很少在这里阅读,都是供僧侣学习的吧。
罗汉堂里五百罗汉神态各具,由于这里是济公的故乡,传年青时的济公曾在这里拜瞎堂慧远长老为师,所以济公的塑像自然摆放在显著位置。
珈蓝殿内,一个小沙弥在虔诚的拜佛烧香。与其的虔诚相反,寺庙景区内还会看到一些着僧侣服饰的人,一边手拿佛珠,一边与女子勾肩搭背,不三不四的,让人眼生厌恶。真和尚假和尚?景区管理者也该管管,以免沾污了佛门净地。
国清寺的放生池,又名“鱼乐国”,小乌龟们在里面自娱自乐。池边立有乾隆御碑,记录着雍正皇帝重修国清寺的经过。
国清寺香火极为旺盛,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座AAAAA级别的景区,也是在中国佛教界地位甚高的寺院竟然不收门票,免费开放,而且国清寺的斋堂中午和晚上都会提供两元一位的素斋,若想在里面住宿也是可以的,价格相当低廉。整个寺院的管理比较规范,丝毫没有那些商业化痕迹,体现着佛门原本的那份清净,难能可贵啊!
来天台山前对济公的印象只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是个神话的传说。到来之后才知道原来还真有“济公”,济公原型叫李修缘,是天台县永宁村人,他出生在天台,少年在赤城山读书,出家在国清寺。
2006年的时候“济公传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济公故居主体建筑有李府、覌霞阁和陇西园三处,这是李府门前,门匾下面的四根圆柱叫做“户对”, “户对”的多少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济公的祖上曾身居朝廷的一品官员,但到了济公父亲这时候只是个春坊赞善,是六品官员。
济公故居建筑格局是“三进九名堂”。前堂是迎宾接风、为贵宾洗尘以及随从人员歇息的处所。
这是中堂,匾额写着元靖堂,以他的祖上李崇矩被封为“陇西元靖王”而命名。
后堂是祖堂,供奉济公祖上七代人物的祖宗画像。
庭院两侧的边房是李修缘及父母休息读书的地方及管家、奶娘居住地和厨房,现在列有济公生平展室。
陇西园也就是济公家的后花园,因为祖上来自陇西,故取其名。
走进园内,看到一派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北面是百米碑廊,美妙绝伦的斗拱、彩绘,雕梁画栋采用的是皇家园林的建造手法,可以与北京的颐和园媲美。
济公出生之时,国清寺的降龙罗汉突然倒塌,由此有罗汉投胎转世之说。假山上立有“降龙亭”,亭前是济公铜像。。
这是济公佛殿,殿内供奉的济公佛像是有白玉做成的,济公略微仰望,这是为了看天下哪里有不平之事,就去前往解救。
观霞阁,高32米,分台座共四层,阁前塑有济公雕像,这里是陈列济公文化展览的地方。
六、天台山交通和食宿
交通:
去天台山的交通比较方便,常台高速贯穿其中,自驾非常方便;三门、临海高铁站距其40公里左右,更加快速通达;台州、温州、宁波、金华、杭州、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每天都有发往天台县客运中心的多班大巴;天台山没有机场,但附近的萧山、宁波国际机场,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车程,距黄岩机场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周边城市台州、温州等地都有通往各地的民航班机。
我是从杭州乘大巴抵达天台县的,实际证明这是一条非常快捷而方便的路线:杭州地铁一号线抵达九堡客运中心,这里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一班发往天台县的班车。票价85元,行程187公里,约2个小时到达天台县客运中心。
天台山景区的范围很大,从己开发的旅游景点来看,主要分布于北山及南山西缘,有琼台仙谷、石梁、国清、华顶、赤城山等,景区之间有专门的交通车接驳,但是要付景区交通费。也有公共汽车通达,县城乘 5、7、9路可到国清景区,1、3B、5、9路可抵达济公故居。
住宿:
天台县地处浙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旅游资源丰富,现在正在进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这里的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住宿十分方便,我入住的是π派酒店,128元的大床房,整洁卫生,宾至如家。
天台的小吃当数饺饼筒,是当地最具特色的食品,传说为济公所创。以肉片、蛋皮、鱼肉、豆腐等分别与金针、木耳、粉丝、笋丝等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细火烤得油光发亮,吃在口中,酥、嫩、香。
济公饼,也就是我们这边的“肉盒子”,面饼里加上肉馅。济公的家乡吗,美食小吃也沾光了。
另外还有炒年糕、酸菜鱼等等。对了,这里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海鲜那是少不了的,目前刚刚进入开渔期,海产品品种多、质量鲜而且价格便宜。
PS:天台山门票价格
石梁飞瀑:60元
赤城景区:15元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50元
琼台仙谷:65元
济公故居:30元
国清寺:免门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景区开放时间都是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相对的景区游览时间比较短。
旅游前度景点
门票价格:旺季30元,淡季15元。
各景区门票价格:
龙穿峡:元
天台天湖景区:元
济公故居:元
石梁飞瀑:元
赤城山:元
国清寺:10元
福山镇位于海南省澄迈县北部临海,北纬19°23′,东经109°00′;属于热带岛屿性季风气候,四季常青,气候温暖,季节差异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8℃,极少出现霜冻;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光照充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是种植咖啡的理想基地。因此也走出了像福山咖啡这样的企业。
福山咖啡文化馆坐落在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本馆的建立是为了弘扬全世界丰富多彩的咖啡文化,展示福山咖啡的时代风采以及放眼看世界的博大胸怀,建设“国际旅游岛”与推进中国咖啡文化及咖啡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它以福山咖啡特殊而具体的、色彩转换的、风味及口感变换无穷的世界性语言,生动地向人们描绘出了福山咖啡与中国乃至世界咖啡的历史和现状,并以此来服务于社会,也期许推动着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
农垦万家果农庄
农垦万嘉果农庄是海南金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从省城海口到红光农场租地,种植热带水果,从事农业开发,创办起了万嘉果农庄。经过5年来的发展,目前,万嘉果已成为海南的知名品牌,其生产的热带水果系列产品在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红坎岭陶艺园位于澄迈县桥头镇红坎岭,占地面积500 亩,该园以制作陶艺品为主,特色陶艺建筑与湖光山色为一体,环境优雅,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陶艺文化园每天都有不少慕名前来,有的是陶艺爱好者,有的来此只想玩玩泥巴,体验一下童年时代的乐趣。
游客在园内不仅能感受福安古窑当年窑工们精心练泥、制坯、晒坯、烧窑等陶器制作和烧制��流程,还可以亲自学着制作各种简单的陶艺。作坊外的蔽日树荫下,游客还可以边喝茶边欣赏着各式各样的陶艺成品,享受世外“陶”园的悠闲和宁静。
九乐宫温泉度假山庄位于澄迈县西南部西达农场境内,九乐山北侧。该温泉日喷水量5460立方米,水温 度,含氟量高,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被当地群众誉为“洁身龙水”。
九乐宫温泉度假山庄以温泉热带风光为特点,以旅游度假、康复保健、疗养为核心,由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度假区、综合旅游区、热带果园区、景观保育区五大部分组成。是理想的健身、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美榔双塔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东南面。据《正德琼台志》载,元代人陈道叙有二女,长女出嫁,次女出家为尼。他为了纪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为平面呈六角形长层,现存六层,仿木结构阁楼式。每层有塔檐上连平座,自一层至三层,每层檐下有圆柱12条,并设有斗拱承托着枋。从第四层起,各层只见外壁隐出半圆倚柱,开尖形券门龛内空无佛像,须弦座正中雕有带冠坐像一尊。
另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层,外观结构与上塔相同,但更为细腻,每层外壁内龛均雕有佛像,姿态各异须弦座上沿为莲瓣连续纹饰,四面刻有象、狮、獬豸、虎、马、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图纹浮雕,四角还雕有力士顶托,刹为相轮圆珠宝顶。双塔相距20米,均有高大的台基立于山池水中,台面四周设有栏杆,阶级。
济公山位于海南省澄迈县城东南部红岗农场境内,因一酷似济公活佛的巨石而得名。进入红岗农场境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片橡胶林、胡椒园,每处都是绿得欲滴。当抬头仰望,于万绿丛中矗立的一座不怎么大的石山上,有块凸凸凹凹巨石,简直不二于传说的治恶扬善的半仙活佛济公的形象。这山便得名“济公山”。
济公山风景区25平方公里,除惟妙惟肖、堪称一绝的济公石像外,风景区内目前还发现有济公椅、济公鞋、济公脚印等奇石景点50多处,山石奇特,组合巧妙,肖型逼真,植被葱绿,充满神奇色彩。
桥头镇地瓜村
澄迈县桥头镇土壤富含晒元素,被喻为海南的“富晒之乡”。富硒土壤培育出富硒地瓜,硒含量高达,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且桥头富硒地瓜采用新一代脱毒种苗种植,甜度适中常吃不腻,营养丰富补虚健脾抗胃癌,是地瓜中的珍品,备受喜爱。
桥头地瓜很硬很脆,皮薄如纸,一搓就掉,不是普通地瓜的软稔手感。有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普通地瓜掰断后,断面起伏不平整,而桥头地瓜几乎只出现一个平整白净的断面。真正要桥头地瓜显山露水,只有等它煮熟,就会吃出它的特别,没有粗硬纤维感,味道香甜,没有硬心,水分含量适中,既有软糯、“沙”、“面”的口感,又不会“噎人”,与吃熟板栗的口感十分神似,且异常香甜,如果蒙上眼睛盲测,很多人估计猜不到这竟然是地瓜。有的朋友模仿吃冰激凌的吃法,在煮熟后用勺子舀着吃,完全不带丝,粉中带沙,所以也有喜爱的朋友人称它“冰激凌地瓜”。
旅游前度景点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其实济公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他的老家就在现在的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济公,本名叫李修缘,出生于1130年,为南宋时期的高僧,济公的家境在当地格外显赫,其曾祖父李遵勖为宋太宗驸马、镇_节度使。
可以说济公自出生后就与佛门结下了深缘,出生后国清寺的主持为他取的俗名“修缘”,且李家世代信佛。在济公父母双亡后,济公便皈依了佛门,先是入了国清寺,法号道济,后又到了杭州的灵隐寺和净慈寺,因其一生行善,有“活佛济公”的美称。
当年,济公家就在天台县古城的北门外的赭溪畔,虽然李家人丁不太旺盛,但家族历代为官,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过,随着历史岁月的冲刷,济公家的祖宅已不复存在,为了纪念济公、弘扬济公文化,当地在石墙头复建了“济公故居”,如今已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济公故居,位于天台县赤城路449号,济公故居并不大,占地16亩,景区内主要由永宁村、济公李氏祖居、陇西园三大主体组成,进入游览需要购买30元的门票。建成后的济公故居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故居中亭台楼阁、水榭园林,有着江南私家园林的秀美风情。
旅游前度景点
游本昌演的济公有三部电视剧,两部电影。
1、《济公》
《济公》于1985年上映,是由张戈执导的神话电视剧,游本昌主演。该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经常用一些诙谐的小法术教训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的奸佞恶霸的故事。
2、《济公活佛》
《济公活佛》是杨洁、游本昌执导的4集电视剧。该剧由游本昌、黄宗洛、臧金生、徐美玲主演。该剧讲述了南宋高僧济公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故事。
该剧1-2集由杨洁执导,3-4集由游本昌执导。这部戏_年10月开机,1990年春节在地方电视台只播出过1次,因而许多观众没看过。原本要拍20集,后因资金或其余方面的缘由被迫中断。
3、《济公游记》
《济公游记》是游本昌、张小秋执导的古装神话喜剧剧情片,游本昌、张寄蝶、石仁全等主演。该剧讲述活佛济公在寺内禅定已十年后,重新出现在了香客们面前。在新任住持确定后,活佛又开始了云游四海、扶贫济困的生活。
4、《古刹风云》
《古刹风云》是由孙树培执导,游本昌、王紫伊、南凯等领衔主演的剧情片。影片根据南宋初期一个著名的公案——真假柔福公主案改编而成。
5、《茶亦有道》
《茶亦有道》由游本昌主演,孙树培导演。主要讲述南宋庆元年间的斗茶大赛上,上届茶王陆天一遭师弟钱万年陷害,被薅夺参赛资格。陆气愤不过,抑郁而终。其子陆清远获济公相助,揭穿了县官和钱万年勾结冤枉陆天一的丑事,自己也顺利当上了茶司马。